池州市提名2019年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公示

  

根据省科技厅皖科基奖秘〔2019〕144号《关于2019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要求,经江南产业集中区、各县区、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提名, 经形式审查,池州市2019年安徽省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3项,现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2019年4月23日—2019年4月29日,如发现提名的项目及单位有违法、违规、虚假以及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有其他争议的,请于公示期内,以信函、电话、传真等方式向市科技局实名反映。

    监督电话:0566-5229332、5229347

    附:池州市2019年安徽省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清单 

池州市科技局

2019年4月23日

 

 

一、科技进步奖

提名项目一:

一、项目名称:大豆乳清回收利用制备新型复合调味料的关键技术与装置

二、提名者:池州市科技局

三、提名意见:我局认真审阅了该项目提名书及附件材料,确认提名材料真实有效,完成人符合提名资格,相关栏目填写格式规范。该项目主要基于国内豆制品行业每年在大豆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大豆乳清废液,一方面造成大豆副产品大量浪费,使大豆的营养价值降低,另一方面大豆乳清废液作为工业废水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鉴于此现状,安徽省味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依托现有豆制品深加工生产线,联合天津科技大学成功开发了大豆乳清回收利用制备新型复合调味料的关键技术与装置,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不仅有效解决传统豆制品生产中乳清废液污染问题,变废为宝,而且达到豆制品生产废水零排放。同时,该项目创新了豆制品生产线与调味品生产线的联动生产方式,取得资源综合利用的良好效果,形成了年产10000吨新型复合调味料生产能力,成为了国内最大的大豆乳清回收利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对照安徽省科学技术奖授奖条件,该项目符合科技进步奖提名条件。

四、项目简介:

该项目主要基于国内豆制品行业每年在大豆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大豆乳清废液,一方面造成大豆副产品大量浪费,使大豆的营养价值降低,另一方面大豆乳清废液作为工业废水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安徽省味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依托现有豆制品深加工生产线,联合天津科技大学成功开发了大豆乳清回收利用制备新型复合调味料的关键技术与装置,实现了豆制品生产废水零排放,形成了年产10000吨新型复合调味料生产能力,成为了国内最大的大豆乳清回收利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科技创新示范基地。

1.主要技术内容:

① 大豆乳清废水的高效回收技术。该技术采用真空密闭抽提、全程温度控制、短时间运输的无菌状态化操作,建立了回收、杀菌、CIP清洗的控制体系。使大豆乳清废液不接触任何微生物、整个过程始终控制在60℃以上的的无菌温度状态,实现了含有丰富的水溶性蛋白质、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异黄酮、卵磷脂、低聚糖等对健康极佳的营养成分大豆乳清的全部绿色回收,回收率可以达到90%以上。

② 大豆乳清多种益生菌协同发酵技术。利用大豆乳清多种益生菌协同发酵技术,使大豆乳清中的大分子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等降解为小分子生物活性肽等小分子营养物,同时益生菌降解大豆异黄酮产生生物活性更高的金雀异黄酮等生物活性物质,通过该技术益生菌的协同在发酵过程中同时产生大量的活性代谢产物和风味物质保留在大豆乳清中。实现了利用益生菌发酵后大豆乳清生产的调味料具有营养和风味同时兼具的优点。

③ 大豆乳清发酵产物制备新型调味汁装置。豆制品生产过程中的乳清副产物通过斜坡式导流槽进入不锈钢容器后,通过真空抽提输送,通过密闭管道进入到具有无菌清洗设备的发酵罐内。在美拉德反应罐内,将这些富含低聚糖、异黄酮、生物活性肽等具有良好营养和风味的大豆乳清液,采用分段式美拉德反应和富含低分子蛋白质和β-(1,3)-D葡聚糖等有效成分的酵母提取物等完美结合,开发生产出了具有改善风味、增加食欲、去杂除腥、保持食物本味的新型复合调味汁。本项目的调位汁产品具有营养物质丰满、天然防腐效果好、还具有调节胃肠道机能、促进免疫等生理功能。

2.取得的成果:① 获授权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40项;② 制订大豆调味酱和复合调味料企业标准2项。

3.技术经济指标:① 大豆乳清回收利用率达到90%以上,大豆乳清无菌化状态接近100%,回收乳清中水溶性蛋白质为5g/kg、大豆异黄酮为0.5g/kg、大豆低聚糖10g/kg及丰富的大豆卵磷脂。②加工每吨大豆可节省50%的水,排放废水的COD值也降低了10倍以上。 ③ 新型复合调味料在人类防止心血管疾病、延缓更年期、提高免疫力方面有着积极作用。

4.经济和社会效益:①经济效益:近3年累计销售收入超过2亿元,利税达到1000万元。产品已经远销到全国各地和出口到海外北美地区。②社会效益:每年可以减少数十亿吨废水排放,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环境友好。

五、客观评价

国际金奖产品:安徽味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左味”调味汁荣获第十二届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产品金奖。(十二届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组委会)

安徽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查新报告

该项目的高新技术生产的一系列新型复合调味料在满足调味的同时又富含了大量的大豆低聚糖、卵磷脂、可溶性蛋白质、小分子肽、B族维生素,完全可以取代传统的味精和酱油。在所查国内外文献中未见报道。报告编号:2017C1303921

第三方检测报告

经池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第三方检测报告对调味料产品的检验:无防腐剂(苯甲酸、山梨酸)、的检出,无糖精钠和甜蜜素检出,无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的检出,产品产品合格。(检验报告编号:CZJ(2019)-HW-0095)

六、应用情况

该项目的科技创新成果,均已在安徽省味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调味汁产品的生产加工中得到应用。这种富含大豆低分子活性肽、大豆异黄酮、大豆低聚糖的新型复合调味料已经在全国各地被广泛使用,福建天福集团、天津大桥道食品集团、上海吉祥混沌集团、安徽省高校润博餐饮投资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都长期使用本项目的新型复合调味料产品。北美地区的餐饮行业也在进口新型复合调味料产品。

七、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目录

知识产权(标准)类别

知识产权(标准)具体名称

国家

(地区)

授权号(标准编号)

授权(标准发布)日期

证书编号 (标准批准发布部门)

权利人(标准起草单位)

发明人(标准起草人)

发明专利(标准)有效状态

发明专利

一种结合豆腐生产线制备调味料的装置

中国

ZL201310361965.9

2013.08.19

第1492630号

安徽省味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郑海东、张一震、丁伯峰、丁智峰李巍、宾文武、李艺频

有效

发明专利

结合豆腐生产线制备调味料的制备工艺

中国

ZL201310360135.4

2013.08.19

第153362号

安徽省味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郑海东、张一震、丁伯峰、丁智峰李巍、宾文武、李艺频

有效

发明专利

富含β-(1,3)-D-葡聚糖的大豆老卤汁生产方法

中国

ZL201210546045.X

2012.12.17

第1566628号

安徽省味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郑海东、张一震、丁智峰、宾文武

有效

发明专利

一种结合豆类和啤酒酵母制备调味料的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中国

ZL201310274773.4

2013.07.2

第1524485号

安徽省味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郑海东、张一震、丁伯峰、丁智峰李巍、宾文武

有效

发明专利

一种益生菌谷物饮料与粉剂及其制备方法

中国

ZL201510284945.5

2018.06.26

第2976313号

天津科技大学

路福平、王海宽、张楠

有效

发明专利

一种新型的促进乳酸菌生长的生物活性肽

中国

ZL201310698960.5

2015.07.2

第1524485号

天津科技大学

王艳萍、肖萍

有效

 

 

 

 

 

 

 

 

 

企业标准

液体复合调味料

中国

Q/WY 001S-2016

2016.03.8

安徽省味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省味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丁伯峰、丁智峰

有效

企业标准

非发酵型大豆调味酱

中国

Q/WY 003S-2016

2016.03.8

安徽省味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省味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丁伯峰、丁智峰

有效

 

八、主要完成人情况

姓名

排名

行政

职务

技术

职务

工作

单位

完成

单位

对本项目的贡献

张一震

1

董事长

博士

安徽省味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省味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负责项目的工艺路线设计,重点负责大豆乳清的回收技术、发酵技术、复合调味品产品开发。作为项目第一完成人,获授权专利4项。对本项目创新点1、2、3作了重要贡献。

路福平

2

副校长

教授

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安徽省味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负责项目的工艺路线设计,重点负责大豆乳清的发酵、复合调味品产品开发。作为项目第二完成人,获授权专利4项、发表SCI收录文章30篇。对本项目创新点1、2、3作了重要贡献。

丁智峰

3

总经理

工程师

安徽省味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省味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负责项目的工艺路线设计,重点负责大豆乳清的回收、复合调味品产品开发。作为项目第三完成人,获授权专利4项。对本项目创新点1、3作了重要贡献。

王海宽

4

博士

教授

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安徽省味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负责项目的工艺路线设计,重点负责大豆乳清的发酵技术的设计与开发。获授权专利3项、发表SCI收录文章10篇。作为项目第四完成人,对本项目创新点2、3作了重要贡献。

王艳萍

5

博士

教授

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学院

安徽省味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负责项目的工艺路线设计,重点负责大豆乳清的发酵技术的设计与开发。获授权专利3项、发表SCI收录文章20篇,对本项目创新点2、3作了重要贡献。

丁伯峰

6

经理

工程师

安徽省味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省味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负责项目的工艺路线设计,重点负责大豆乳清的回收、发酵、复合调味品产品开发。获授权专利4项。对本项目创新点1、3作了重要贡献。

李艺频

7

经理

工程师

安徽省味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省味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负责项目的工艺路线设计,重点负责大豆乳清的回收、发酵、复合调味品产品开发。获授权专利4项。对本项目创新点1、2、3作了重要贡献。

郑海东

8

经理

工程师

安徽省味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省味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负责项目的工艺路线设计,重点负责大豆乳清的回收、发酵、复合调味品产品开发。获授权专利4项。对本项目创新点1、2、3作了重要贡献。

肖萍

9

 

博士

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学院

安徽省味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负责项目的工艺路线设计,重点负责大豆乳清的发酵技术的设计与开发。获授权专利1项,对本项目创新点2作了重要贡献。

张楠

10

 

博士

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安徽省味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负责项目的工艺路线设计,重点负责大豆乳清的发酵技术的设计与开发。获授权专利1项,对本项目创新点2作了重要贡献。

 

九、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第一完成单位:安徽省味之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安徽省味之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2012年签约落户江南产业集中区,自公司成立伊始,不断秉承绿色环保、环境友好、科技创新、资源循环利用的经营理念,以创新提高竞争力,通过不断地努力,受到了海内外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先后被评为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自主创新品牌示范企业等、安徽省消费者喜爱的产品、安徽省知名品牌企业等殊荣。还与中科院天津生物研究所合作进行“国家“十二五”863科技攻关课题酵母中提取高纯度的β-(1,3)-D-葡聚糖项目的研究及产业化生产。本项目“大豆乳清回收利用制备新型复合调味料的关键技术与装置”项目由安徽省味之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于2014年提出,由安徽省味之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和天津科技大学联合研发,进行科研攻关。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合作双方定期召开科研攻关工作会议,不断研究解决攻关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创造条件使攻关顺利实施。负责和组织项目研究内容和技术的制定,立项、实施和验收。提供足额研究费用,选派技术人员参加了项目的攻关研究。项目开展获得了授权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经过不断研发新技术和新工艺,新型复合调味料研发和生产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近三年累计新增销售额超过2亿元,利税达到1000万元。

 

    第二完成单位:天津科技大学

2014年以来,天津科技大学和安徽省味之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开展了校企深度合作。“大豆乳清回收利用制备新型复合调味料的关键技术与装置”是由安徽省味之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出,并委托天津科技大学进行联合研发的项目。作为项目第二完成单位与产学研合作单位,天津科技大学为本项目的研发提供研发团队,在本项目中从大豆乳清的发酵工艺关键技术及应用问题入手,采取自主创新为主的原则,采用复合菌种和复合酶对大豆乳清进行了有效的酶解和发酵,解决了高效蛋白分解及高温酶解技术、菌种选育关键技术难题。为促进该项目能够尽早应用,天津科技大学在人力和智力资源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并组织专业人员在关键技术工艺和装备进行设计,并聘请有关专家进行论证;促进该项目与安徽省味之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进行产学研合作,落实成果应用,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十、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安徽省味之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2014年以来围绕着“大豆乳清回收利用制备新型复合调味料的关键技术与装置”和天津科技大学通过技术合作形式,进行联合攻关。并开展了校企深度合作,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同时,安徽省味之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就大豆乳清回收利用制备新型复合调味料的关键技术与装置”进行了科研立项,并于2014年11月成立了项目技术研发组,由安徽省味之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张一震为研发组长,天津科技大学路福平为副组长。2014年以来,大豆乳清的高效回收体系建立、大豆乳清的发酵菌种和工艺技术、新型复合调味汁的制备和装置开发等关键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的攻关。

该项目的第一完成人为张一震,其他完成人路福平、丁智峰、王海宽、王艳萍、丁伯峰、李艺频、郑海东、肖萍、张楠均为具有合作关系的完成单位技术人员,都是该项目的主要研发人员。在该项目实施期间,各单位、各完成人分工明确,各自负责相关研究任务,以专利、论文、技术成果等各种形式知识产权产出,同时共同协作完成成果的推广应用。

提名项目二:

一、项目名称:多菌灵绿色工艺关键技术及应用

二、 提名者:池州市科技局

三、提名意见:

我局认真审阅了该项目提名书及附件材料,确认提名材料真实有效,完成人符合提名资格,相关栏目填写格式规范。

该项目基于国内外对广谱性杀菌剂多菌灵的重大需求,依托安徽东至广信农化有限公司并于2013年3月份投入试生产,联合安徽工程大学对多菌灵绿色工艺关键技术及应用科技攻关,获得了新型过程强化反应器的开发与利用、高效节能环保型邻苯二胺纯化工艺、高纯氯化苯绿色后处理工艺和低品位热能高效回收与利用技术四项关键技术及应用四项关键技术及应用,形成了年产1.2万吨多菌灵生产能力,是全球最大的多菌灵生产基地,其国内市场占有率80%、国际市场占有率70%,均位居第一。该项目技术所开发的关键技术及应用具有绿色环保、节能降耗、品质优良等优点,整体技术处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显著,在同行业中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对照安徽省科学技术奖授奖条件,该项目符合科技进步奖提名条件。

四、项目简介

本项目属于《安徽省“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支持的生物与大健康领域的生物农业,基于国内外对广谱性杀菌剂多菌灵的重大需求,依托安徽东至广信农化有限公司并于2013年3月份投入试生产,联合安徽工程大学对多菌灵绿色工艺关键技术科技攻关,获得了高纯氯化苯绿色后处理工艺、低品位热能高效回收与利用、高效节能环保型邻苯二胺工艺和新型过程强化反应器的开发四项关键技术及应用,形成了年产1.2万吨多菌灵生产能力,是全球最大的多菌灵生产基地。该项目技术所开发的关键技术及应用具有绿色环保、节能降耗、品质优良等优点,整体技术处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显著,在同行业中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1.主要技术内容

① 高品质氯化苯绿色后处理工艺。氯化反应得到的氯化液通过石墨填料脱酸装置,与原氯化液水洗碱洗脱酸工艺相比,减少废水排放7.5万吨;脱酸后氯化液中剩余的苯及苯的同系物进入填料式精馏分离装置,精馏后氯化苯纯度达到99.98%;氯化反应产生的酸性含苯尾气处理工艺装置布局合理,吸收处理效果优良,避免大气污染,实现了资源回收利用。

② 低品位余热高效回收与利用技术。首次开发了一种热水回收系统,在热水罐体内加设冷热水分流装置,换热后的热水一部分作为热水罐的损耗补充水,多余的回收分流到下一个热水罐体,当该热水罐体水位达到高限后,再输送到锅炉用水罐体,余热回收效率显著提升。

③ 高效节能环保型邻苯二胺工艺。设计开发了邻二苯胺母液脱氨赶气装置和邻苯二胺二级分离技术。邻二苯胺母液的脱氨赶气和邻苯二胺的分层分离实现了对邻苯二胺的纯化,从而使邻苯二胺纯度达到99.9%以上,能源利用率提升10%,单耗降低6%以上,改善了操作环境,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

④ 新型过程强化反应器的开发与利用。在多菌灵合成工段,设计开发了新型过程强化反应釜。引入二氧化碳到水解釜中,以控制体系pH值,抑制副产物的生成;同时设计的轴径向混合强化搅拌器,显著提高反应效率和产品质量。使用该过程强化反应器,使多菌灵产品中2-羟基-3-氨基吩嗪(HAP)和2,3-二氨基吩嗪(DAP)杂质含量小于3.5 ppm,达到国际粮农组织(FAO)标准。

2.取得的成果

① 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

② 获得多菌灵高新技术产品1项;

③ 制定企业标准1项。

3.技术经济指标

① 提高多菌灵品质,主要杂质指标DAP/HAP小于3.5 ppm。

② 回收利用低品位热能高效,降低企业经济成本约3000万。

③ 回收利用副产物,减少废水排放7.5万吨,提高社会效益。

4.效益情况

经济效益:近3年累计销售收入142385万元,新增利润 13526万元,新增税收2680万元。

社会效益① 所生产的多菌灵产品符合FAO标准,打破欧美垄断局面,提高了出口创汇额。② 所开发的绿色工艺技术节约能源降低单耗,减少了环境污染,提高了经济效益。

五、客观评价

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

该项目生产的产品多菌灵原药,经池州市科技局审核,安徽省科技厅批准,认定为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

安徽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查新报告

本项目的关键技术为:开发了高纯氯化苯绿色后处理工艺,提高了氯化苯纯度至99.98%,减少废水排放7.5万吨,实现了盐酸资源回收利用;设计开发了低品位余热高效回收与利用技术,余热回收效率显著提升,避免了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节能减排;开发设计了高效节能环保型邻苯二胺工艺,采用连续精馏方式,提高了蒸发效率,精馏塔运行效率提高了20%左右;利用邻二苯胺母液脱氨赶气的脱氮釜回收利用氨,实现了节本降耗,减少环境污染;开发了多菌灵合成过程强化工段技术,提高了反应效率,显著降低了杂质DAP/HAP的含量,提高了产品质量。截止到目前,本项目开发设计的多菌灵合成过程强化工段技术和高效节能环保型邻苯二胺纯化工艺,在所查国内外文献中未见报道。

第三方检测报告

① 国家农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南京)对产品多菌灵原药检测显示:产品中多菌灵含量为98.6 wt.%,干燥减量为0.1 wt.%,检测合格。

② 安徽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对产品多菌灵原药检测显示:产品中多菌灵含量为98.7 wt.%,违禁添加成分未检出,检测合格。

③ 上海复鑫化工分析技术中心对中间产物邻苯二胺检测显示:邻苯二胺含量为99.9 wt.%,杂质3-甲基-[1, 2, 4]三唑[4, 3-A]吡啶含量为0.1 wt.%,抗氧化剂含量小于0.1 wt.%。

④ 国家燃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中间体氯化苯检测显示:氯化苯含量为99.98%,低沸物含量为0.01%,高沸物含量为0.007%,水分的质量分数为0.04%,酸度(以H2SO4计)小于0.001%。

六、应用情况

本项目的科技创新成果,均已在安徽东至广信农化有限公司得到应用。项目开发的高纯氯化苯绿色后处理工艺,使氯化苯产品纯度达到99.98%以上,减少废水排放7.5万吨,同时实现资源回收利用;低品位余热高效回收与利用技术,使余热回收率显著提升;高效节能环保型邻苯二胺工艺,邻苯二胺经纯化后纯度在99.9%以上,能源利用率提升10%,单耗降低6%以上,改善了操作环境,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过程强化反应器使多菌灵产品中杂质DAP含量小于3.5 ppm,达到FAO标准。近三年累计销售收入142385万元,新增利润 13526万元。

七、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目录

知识产权(标准)类别

知识产权(标准)具体名称

国家

(地区)

授权号(标准编号)

授权(标准发布)日期

证书编号 (标准批准发布部门)

权利人(标准起草单位)

发明人(标准起草人)

发明专利(标准)有效状态

发明专利

一种石灰氮一次性水解的工艺

中国

ZL201510325122.2

2017.01.18

第2347766号

安徽东至广信农化有限公司

袁晓林,储兵兵,陈建平,李永华,吴双齐,查日飞,高焰兵

有效

发明专利

一种邻苯二胺还原后物料分层工艺

中国

ZL201510324764.0

2017.03.22

第2420676号

安徽东至广信农化有限公司

郑宏亮,刘建清,沈国宝,喻宝琴,周国平,高焰兵

有效

发明专利

一种热水回收系统

中国

ZL201510324877.0

2017.06.16

第2518611号

安徽东至广信农化有限公司

刘心龙,陈建平,熊珊珊,董乃胜,刘超,张善义

有效

实用新型

一种用于生产多菌灵中降低杂质DAP的反应釜

中国

ZL201520408194.9

2015.11.18

第4772789号

安徽东至广信农化有限公司

钱潮涌,章子虎,高伟,黄晓平,刘纯虎,徐长胜

有效

实用新型

一种用于邻苯二胺还原后物料分层的分层槽

中国

ZL201520408989.X

2015.11.18

第4774075号

安徽东至广信农化有限公司

郑宏亮,刘建清,张兵香,朱玉梅,姚周平

有效

实用新型

一种用于氯化液脱酸的石墨填料装置

中国

ZL201720959458.9

2018.04.17

第7227814号

安徽东至广信农化有限公司

黄中桂,蔡小林,袁晓林,付志平,史正光,朱凯明,王先武,钱潮涌,姚周平,杨华

有效

实用新型

氯化苯生产的精馏分离装置

中国

ZL201720959465.9

2018.04.17

第7228421号

安徽东至广信农化有限公司

黄中桂,蔡小林,袁晓林,付志平,史正光,朱凯明,王先武,钱潮涌,姚周平,杨华

有效

实用新型

一种反应釜尾气重利用装置

中国

ZL201320413860.9

2014.02.19

第3418183号

安徽东至广信农化有限公司

高焰兵,黄金祥,过学军,李波,杨小明,胡安胜,吴建平,陈永贵

有效

实用新型

一种用于邻苯二胺母液脱氨赶气的机构

中国

ZL201620474880.0

2016.12.07

第5731458号

安徽东至广信农化有限公司

罗利忠,胡孝明,朱玉梅,储兵兵

有效

企业标准

氯甲酸甲酯

中国

Q/GX 05-2015

2015.01.01

安徽东至广信农化有限公司

安徽东至广信农化有限公司

钱潮涌、姚周平

有效

 

八、主要完成人情况

姓名

排名

行政

职务

技术

职务

工作

单位

完成

单位

对本项目的贡献

黄中桂

1

总工程师

工程师

安徽东至广信农化有限公司

安徽东至广信农化有限公司

负责《多菌灵绿色工艺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的总体方案设计,承担过程强化反应器的设计和评价、高纯氯化苯绿色后处理工艺的开发、高效节能环保型邻苯二胺纯化工艺、低品位余热高效回收与利用技术开发。提出工艺方案,主导试验,组织生产调试,指导完成本项目相关知识产权申报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得相关授权专利2项。黄中桂同志对本项目创新点1、2、3、4条均作出了重要贡献。

张荣莉

2

教授

安徽工程大学

安徽工程大学

重点承担过程强化反应器的设计和评价、高纯氯化苯绿色后处理工艺的开发、高效节能环保型邻苯二胺纯化工艺、低品位余热高效回收与利用技术等开发。作为项目第二负责人,发表相关SCI收录论文12篇。张荣莉同志对本项目创新点1、2、3、4条均作出了重要贡献。

过学军

3

常务副总

工程师

安徽东至广信农化有限公司

安徽东至广信农化有限公司

在本项目中主要承担过程强化反应器的设计和评价,参与了氯化苯后处理工艺的开发,提出工艺方案,组织试验,组织生产调试。对创新点1、3有重要贡献。

霍朝飞

4

高级工程师

安徽工程大学

安徽工程大学

在本项目中承担过程强化反应器的设计和评价,同时参与了氯化苯后处理工艺的开发。对创新点1、3有重要贡献。

袁晓林

5

总经理助理

工程师

安徽东至广信农化有限公司

安徽东至广信农化有限公司

在本项目中主要承担高效节能环保型邻苯二胺纯化工艺和高纯氯化苯绿色后处理工艺,参与试验和生产调试。对创新点2、3有重要贡献。

刘欢

6

讲师

安徽工程大学

安徽工程大学

在本项目中参与低品位余热回收利用和废气处理技术的研发和实施,并开展了新型过程强化反应器。对创新点1、4有重要贡献。

杨镭

7

三分厂副厂长

助理工程师

安徽东至广信农化有限公司

安徽东至广信农化有限公司

在本项目中主要承担高效节能环保型邻苯二胺纯化工艺和低品位余热高效回收与利用技术开发,提出工艺方案,主导试验,参与生产调试。对创新点2、4有重要贡献。

魏学岭

8

讲师

安徽工程大学

安徽工程大学

在本项目中参与邻苯二胺分离纯化工艺的设计和实验分析,重点开发设计了邻苯二胺二级分离技术;同时,参与了氯化苯后处理工艺的开发。对创新点2、3有重要贡献。

刘心龙

9

二分厂副厂长

助理工程师

安徽东至广信农化有限公司

安徽东至广信农化有限公司

在本项目中主要承担过程强化反应器的设计和评价及低品位热能高效回收与利用,参与试验和生产调试。对创新点1、4有重要贡献。

李芳

10

副教授

安徽工程大学

安徽工程大学

在本项目中负责邻苯二胺分离纯化工艺的设计,参与了低品位余热回收与利用技术设计开发。对创新点2、4有重要贡献。

 

九、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第一完成单位:安徽东至广信农化有限公司

安徽东至广信农化有限公司2009年签约落户东至县经济工业园,自公司成立伊始,不断秉承科技创新理念,以创新提高竞争力,被评为安徽省出口20强企业、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自主创新品牌示范企业等;公司承担的《年产1万吨甲基硫菌灵》项目获得了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化示范项目资助。2013年度安徽东至广信农化有限公司和安徽工程大学联合开展产学研合作。“多菌灵绿色工艺关键技术及应用”是由安徽东至广信农化有限公司提出,并委托安徽工程大学进行联合研发的项目。项目开展过程中,安徽东至广信农化有限公司与安徽工程大学开展科研攻关,定期召开科研攻关工作会议,不断研究解决攻关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创造条件使攻关顺利实施。负责和组织项目研究内容和技术的制定,立项、实施和验收。提供足额研究费用,选派技术人员参加了项目的攻关研究。项目开展获得了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经过不断研发新技术和新工艺,生产的高品质多菌灵符合FAO标准,突破国外家药巨头技术壁垒;近三年累计新增销售收入142385万元,新增利润 13526万元。

    第二完成单位:安徽工程大学

2013年以来,安徽工程大学与安徽东至广信农化有限公司开展了校企深度合作。“多菌灵绿色工艺关键技术及应用”是由安徽东至广信农化有限公司提出,并委托安徽工程大学进行联合研发的项目。作为项目第二完成单位与产学研合作单位,安徽工程大学为本项目的研发提供研发团队,在本项目中从多菌灵绿色工艺关键技术及应用问题入手,采取自主创新为主的原则,解决了多菌灵生产中氯化苯绿色后处理、低品位余热回收利用、高效节能环保邻苯二胺工艺以及反应过程强化四项关键技术难题。为促进该项目能够尽早应用,学校在人力和智力资源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并组织我校化工、机械、电气等相关专业人员在关键技术工艺和装备进行设计,并聘请有关专家进行论证;促进该项目与安徽东至广信农化有限公司进行产学研合作,落实成果应用,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十、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安徽东至广信农化有限公司通过技术合作形式,与安徽工程大学自2014年以来围绕着《多菌灵绿色工艺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进行联合攻关。

安徽东至广信农化有限公司与安徽工程大学自2014年以来开展了校企深度合作,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同时,安徽东至广信农化有限公司就《多菌灵绿色工艺关键技术及应用》进行了科研立项,并于2014年3月成立了项目技术研发组,由安徽东至广信农化有限公司黄中桂为研发组长,安徽工程大学张荣莉为副组长。2014年3月以来,项目组围绕高纯氯化苯绿色后处理工艺、低品位热能高效回收利用、高效节能环保型邻苯二胺工艺和过程强化反应器开发等关键技术攻关。

该项目的第一完成人为黄中桂,其他完成人张荣莉、过学军、霍朝飞、袁晓林、刘欢、杨镭、魏学岭、刘心龙、李芳均为具有合作关系的完成单位技术人员,都是该项目的主要研发人员。在该项目实施期间,各单位、各完成人分工明确,各自负责相关研究任务,以专利、论文、技术成果等各种形式知识产权产出,同时共同协作完成成果的推广应用。

 

二、技术发明奖

一、项目名称

高性能超薄型电子铜箔的制备工艺技术

二、提  

池州市科技局

三、提名意见

我局认真审阅了该项目提名书及附件材料,确认提名材料真实有效,完成人符合提名资格,相关栏目填写格式规范。

高性能超薄型电子铜箔是制造高频高速线路板和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关键基础材料,但其制备工艺技术长期被日本、台湾等企业垄断,产品完全依赖进口,严重制约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

该项目针对国内电子信息和新能源产业对高性能超薄型电子铜箔的重大战略需求,发明了高效组合添加剂、微细瘤化表面处理新技术、低温喷淋式高效溶铜系统、高精度阳极系统和辅助阳极系统,解决了传统工艺产品表面粗糙度高、耐折性能差、剥离强度低、厚度均匀性差、针孔多及生产过程溶铜速率低等共性技术难题,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锂离子电池用超薄电子铜箔和HVLP电子铜箔产品,并形成产业化,新产品已成功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和储能产业,及5G通信产业,填补了国内多项技术空白,在我国高性能电子铜箔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中发挥了引领和示范作用,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该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6件,实用新型专利1件;该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安徽铜冠铜箔有限公司和合肥铜冠国轩铜材有限公司,显著提高了企业的综合技术水平,优化了产业结构,新产品投入市场后得到生益科技、台耀科技、比亚迪、CATL、国轩高科等客户的高度认可,近3年累计新增销售额25.61亿元,新增利润5.26亿元。

对照安徽省科技奖授奖条件,该项目符合技术发明奖提名条件。

四、项目简介

项目属于有色金属材料技术领域。高性能超薄型电子铜箔是制造高频高速线路板和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关键基础材料,广泛应用于新型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行业和航空航天等国家重大工程。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印制电路板和锂离子电池制造基地,拥有世界最大的电子铜箔市场,但国内电子铜箔产业“大而不强”的困境仍十分突出,高性能超薄型电子铜箔的制备工艺技术长期被日本、台湾等企业垄断,产品依赖进口,每年进口量达到10万吨以上,占国内总需求量的20%以上,严重制约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特别是5G产业)和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

针对国内5G产业和新能源产业对高性能超薄型电子铜箔的重大战略需求,通过开展核心制备技术和关键装备研究,开发了替代进口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锂离子电池用超薄电子铜箔和HVLP电子铜箔产品,并形成产业化,新产品已成功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和储能产业,及5G通信产业,填补了国内多项技术空白,在我国高性能电子铜箔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中发挥了引领和示范作用,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主要发明如下:

1.发明了高效组合添加剂。针对传统工艺铜箔表面粗糙度高、延伸和耐折性能差的共性技术难题,建立了添加剂作用机理分子模型,发明了新型高效组合添加剂,通过提高晶粒成核速率、改变晶粒生长方向,实现了表面光亮亚微米级晶体生长控制,产出的锂离子电池用超薄电子铜箔和HVLP电子铜箔表面Rz值降低至2.0μm以下,抗弯折性能由传统产品的200次提高到1000次以上。

2.发明了微细瘤化表面处理新技术。研制了固化添加剂,设计开发了高比表面积两粗两固表面处理新工艺,在箔材表面形成了分布均匀、结构致密的微瘤状结晶,解决了传统工艺瘤化颗粒粗大、易脱落等难题,使HVLP电子铜箔剥离强度提高至1.41N/mm。

3.发明了低温喷淋式高效溶铜系统。在喷淋溶铜系统中设计了具有特殊角度喷嘴的环状结构喷淋装置,采用交替喷淋方式使铜料与氧气及硫酸铜液充分接触反应,溶铜速率提高至25 kg/h·m3,达到传统工艺的2倍。设计闭环变频控制系统和喷淋系统可精确控制溶铜速率,保证规模化生产中铜离子浓度的稳定性。

4.发明了高精度阳极系统。通过设计高表面精度分体式阳极中间板,实现了阴阳极极距的精确调节,显著提高了整体阳极系统的精确度,应用后6μm电子铜箔单位面积质量偏差由±2.0g/mm2降低至±0.8g/mm2,解决了产品厚度均匀一致性差的难题。

5.发明了可减少铜箔针孔的辅助阳极系统。设计开发了带有独立高频整流电源的辅助阳极系统,在生箔初始沉积处通过提高电流密度增加初始形成的晶核数量和密度,解决了原工艺铜箔针孔多、翘曲大等缺陷,技术应用后超薄型电子铜箔的针孔数降低了80%。

该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6件,实用新型专利1件;该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安徽铜冠铜箔有限公司和合肥铜冠国轩铜材有限公司,显著提高了企业的综合技术水平,优化了产业结构,新产品投入市场后得到生益科技、台耀科技、比亚迪、CATL、国轩高科等客户的高度认可,近3年累计新增销售额25.61亿元,新增利润5.26亿元。

五、客观评价

根据安徽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对该项目的国内查新,在所检文献中,该项目发明了以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磺酸钠、1,3-四氢噻唑-2-酮、胶原蛋白为主要成分的新型高效组合添加剂;设计具有特殊角度喷嘴的环状结构喷淋装置,发明了低温喷淋式高效溶铜系统;设计高表面精度分体式阳极中间板,发明了可精确调节阴阳极极距的高精度阳极系统;发明了带有独立高频整流电源的辅助阳极系统,解决了原工艺铜箔针孔多、翘曲大等难题。截至目前,具有上述特点的高性能超薄型电子铜箔的制备工艺技术,在所检国内文献中未见相同内容报道。

六、应用情况

该项目整体技术已在安徽铜冠铜箔有限公司、合肥铜冠国轩铜材有限公司实现产业化应用,应用后显著提高了企业的综合技术水平,产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锂离子电池用超薄电子铜箔和HVLP电子铜箔,新产品投入市场后得到生益科技、比亚迪、国轩高科等客户的高度认可,近3年累计新增销售额25.61亿元,新增利润5.26亿元,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七、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知识产权类别

知识产权具体名称

国家

(地区)

授权号

授权日期

证书编号 (标准批准发布部门)

权利人

发明人

发明专利有效状态

发明专利

一种超薄型双面光电子铜箔的制备方法及所制备的铜箔

中国

ZL201610473257.8

2019.03.29

3311792

安徽铜冠铜箔有限公司、合肥铜冠国轩铜材有限公司

丁士启 甘国庆 陆冰沪 于君杰

王  同 贾金涛 李大双 吴  斌

朱  勇 李广胜

有效

发明专利

一种减少铜箔毛面铜粉的表面处理方法

中国

ZL201510394722.4

2016.11.23

2295042

安徽铜冠铜箔有限公司、合肥铜冠国轩铜材有限公司

丁士启 吴玉林 于君杰 郑小伟 

贾金涛 吴  斌 

有效

发明专利

一种使用处理装置减少铜箔毛面铜粉的工艺

中国

ZL201510398527.9

2017.07.18

2555540

安徽铜冠铜箔有限公司、合肥铜冠国轩铜材有限公司

丁士启 陆冰沪 于君杰 郑小伟 

贾金涛 吴  斌

有效

发明专利

一种高效节能溶铜系统

中国

ZL201510398521.1

2017.04.12

2444553

安徽铜冠铜箔有限公司、合肥铜冠国轩铜材有限公司

丁士启 陆冰沪 朱晓宏 徐文斌

焦雨霞 王  同 朱  勇 吴填方

有效

发明专利

一种电子铜箔制造装置

中国

ZL201610384107.X

2018.04.20

2890496

安徽铜冠铜箔有限公司、合肥铜冠国轩铜材有限公司

丁士启 陆冰沪 王  同 徐文斌

焦雨霞 周  杰 高胜学

有效

发明专利

一种减少铜箔针孔的电解铜箔制造用辅助阳极装置及           电解铜箔制造装置

中国

ZL201610384142.1

2018.04.20

2890720

安徽铜冠铜箔有限公司、合肥铜冠国轩铜材有限公司

丁士启 甘国庆 陆冰沪 于君杰

郑小伟 唐海峰 徐文斌 汪光志

有效

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新型高效溶铜装置

中国

ZL201420173306.2

2014.08.27

3766843

安徽铜冠铜箔有限公司

徐文斌 朱晓宏 王同 朱  勇

贾金涛

有效

八、主要完成人情况

姓名

工作单位

完成单位

参加该项目起止时间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曾获科技奖励情况:

排名

丁士启

安徽铜冠铜箔有限公司

安徽铜冠铜箔有限公司

2014年

2016年

负责项目研究的整体方案制定与实施,主持发明了高效组合添加剂、微细瘤化表面处理新技术、低温喷淋式高效溶铜系统、高精度阳极系统和辅助阳极系统,对发明点1、2、3、4、5做出了贡献。

2014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高性能线路板及新型锂电池用环保型电子铜箔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排名第1,

2017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高表面光洁度、低铬电子铜箔关键技术及装备》,排名第1。 

1

陆冰沪

安徽铜冠铜箔有限公司

安徽铜冠铜箔有限公司

2014年

2016年

主持建立了添加剂作用机理分子模型,组织开展组合添加剂的开发,高效溶铜工艺的设计与应用,参与发明了微细瘤化表面处理新技术、高精度阳极系统和辅助阳极系统。对发明点1、2、3、4、5做出了贡献。

2014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高性能线路板及新型锂电池用环保型电子铜箔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排名第1,

2017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高表面光洁度、低铬电子铜箔关键技术及装备》,排名第1。

2

甘国庆

安徽铜冠铜箔有限公司

安徽铜冠铜箔有限公司

2014年

2016年

负责辅助阳极系统的设计开发及应用,参与发明了高效组合添加剂技术。对发明点1、5做出了贡献。

2017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二等奖,《高表面光洁度、低铬电子铜箔关键技术及装备》,排名第3。

3

徐文斌

合肥铜冠国轩铜材有限公司

合肥铜冠国轩铜材有限公司

2014年

2016年

负责高精度阳极系统中分体式阳极中间板的设计及与应用,组织高效溶铜系统中环状结构喷淋装置的设计与实施,对发明点3、4做出了贡献。

2014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一等奖,《高性能线路板及新型锂电池用环保型电子铜箔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排名第5。

4

贾金涛

合肥铜冠国轩铜材有限公司

合肥铜冠国轩铜材有限公司

2014年

2016年

负责组织瘤化添加剂的开发试验及应用,参与发明了高效组合添加剂,对发明点1、2做出了贡献。

2014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一等奖,《高性能线路板及新型锂电池用环保型电子铜箔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排名第7。

5

李大双

安徽铜冠铜箔有限公司

安徽铜冠铜箔有限公司

2014年

2016年

负责组合添加剂的的工艺试验研究,参与建立了添加剂作用机理分子模型,对发明点1做出了贡献。

2017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二等奖,《高表面光洁度、低铬电子铜箔关键技术及装备》,排名第5。

6

九、主要完成单位情况

完成单位

对本项目科技创新的贡献:

排名

安徽铜冠铜箔有限公司

围绕高性能超薄型电子铜箔的制备工艺技术难题,组织制定了项目的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案,全面负责技术研发与推广,主要贡献如下:

1. 主持建立了添加剂作用机理分子模型,发明了新型高效组合添加剂;

2. 主持开发了高比表面积两粗两固表面处理新工艺;

3. 主持发明了低温喷淋式高效溶铜系统;

4. 主持高精度阳极系统和辅助阳极系统的设计及应用。

5. 负责项目整体技术在企业的推广应用。

1

合肥铜冠国轩铜材有限公司

主要负责相关技术的研发及应用,主要贡献如下:

1. 组织瘤化添加剂的开发试验,协助完成了高比表面积两粗两固表面处理新工艺的研究;

2. 组织高效溶铜系统中环状结构喷淋装置的设计与应用,协助完成了低温喷淋式高效溶铜系统的开发;

3. 组织高精度阳极系统中分体式阳极中间板的设计及与应用;

4. 协助完成了高效组合添加剂和辅助阳极系统的开发。

5. 负责项目整体技术在企业的推广应用。

2

十、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项目第1、2、3、6完成人丁士启、陆冰沪、甘国庆、李大双来自安徽铜冠铜箔有限公司,与来自合肥铜冠国轩铜材有限公司的项目第4、5完成人徐文斌、贾金涛,自2014年以来围绕高性能超薄型电子铜箔的制备工艺技术项目进行联合攻关。

项目第1、2、3、5、6完成人丁士启、陆冰沪、甘国庆、贾金涛、李大双联合开发了高效组合添加剂技术,共同申请并获得发明专利《一种超薄型双面光电子铜箔的制备方法及所制备的铜箔》;

项目第1、2、5完成人丁士启、陆冰沪、贾金涛联合开发了微细瘤化表面处理新技术,共同申请并获得发明专利《一种减少铜箔毛面铜粉的表面处理方法》、《一种使用处理装置减少铜箔毛面铜粉的工艺》;

项目第1、2、4完成人丁士启、陆冰沪、徐文斌联合开发了低温喷淋式高效溶铜系统,共同申请并获得发明专利《一种高效节能溶铜系统》;

项目第1、2、4完成人丁士启、陆冰沪、徐文斌联合开发了高精度阳极系统,共同申请并获得发明专利《一种电子铜箔制造装置》;

项目第1、2、3、4完成人丁士启、陆冰沪、甘国庆、徐文斌联合开发了可减少铜箔针孔的电解铜箔制造用辅助阳极系统,共同申请并获得发明专利《一种减少铜箔针孔的电解铜箔制造用辅助阳极装置及电解铜箔制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