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政府关于我省科技工作的意见

四川省人民政府文件

(川府发〔1984〕30号)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我省科技工作的意见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省府各部门:
为加快科技工作的发展,促进经济建设,现对我省科技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第一,继续提高对中央战略方针的认识


赵紫阳总理曾明确指出: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这是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战略方针。各经济工作部门、科技工作部门,特别是各级、各部门的领导,要把对这一战略方针的再学习、再认识、再实践,作为开创经济、科技工作新局面的一个中心环节来抓,使中央的方针更好地得到落实。

第二,加强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


1.加强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和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制、实施,充分发挥规划和政策的指导作用。
在各有关部门大力配合下,我省已提出了一个十五年科技发展规划初步设想,正进一步审议、修改中。修改规划要注意突出我省最有特色或急需加强的一些领域,不要面面俱到。各地也应按照此精神,结合本地区的情况制定规划。科技规划要把引进技术及其吸收、消化和技术改造结合起来。年度计划要根据规划的要求制定,要列入国民经济计划,使科技规划起到指导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
在编制科技规划和年度计划时,要注意科技预测、科技发展战略和重大技术政策等方面的研究课题,加强这些方面的研究工作,使科学技术更多地从宏观上对全省的经济决策、发展战略起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2.加强重点科技项目和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组织落实和协调工作。
要根据我省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新上一批科研项目:工业上要抓好微型计算机应用开发研究;化工方面要抓高效复合肥料开发;能源科技主要抓节能技术及节能产品开发;新材料方面着重抓经济效益显著适销对路的精细化工产品、超硬材料、有色金属提取新工艺、新型建筑材料等;交通方面着重抓公路建设、汽车节油、长江和内河航运开发;机械方面主要抓基础技术研究和节能新型设备的研究;环保方面抓好《三峡水电工程对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及其对策》研究。农业近期着重抓七个方面:一是重大资源开发研究,如猕猴桃资源的开发利用和食用菌品种配套、保鲜、包装技术研究;二是农畜品种选育;三是中、低产地区农作物高产综合技术开发研究;四是畜禽生产技术开发研究,着重抓大城市郊区蛋奶鱼肉的开发技术;五是改善生态环境的研究(以林业为主,包括农区的造林绿化);六是省内多种经营优势项目的开发研究,如柑桔、茶叶等;七是农副产品深度加工研究,着重抓红苕、油菜籽、中药材的深度加工。
要认真安排落实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加强督促检查,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力争早出成果并及时推广应用。
3.大力推广应用现有科技成果,使之尽快收到经济效益。
为加强科技成果向生产转移之间的中间试验和工业性生产试验,使科技成果能及时推广应用,省府已决定从省财政拨出一笔经费,设立四川省“科技开发基金”。基金数额,根据地方财力逐年确定。此事由省科委牵头,会同省计经委、财政厅研究制定管理使用办法,报省府批准后实施。各地各部门都应注意现有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结合自己的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地使科技成果应用推广到生产建设中去。各地、市、州也可以参照省上的办法,从地方机动财力中拿一笔钱作为科技开发基金。
4.大力发展企业科技工作。
一九八一年省里制定的《关于加强企业科技工作的暂行规定》要继续贯彻执行。要认真调查、研究、总结近几年抓企业科技工作的经验。
5.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交流、协作和技术服务工作,促进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
要大力提倡大中小城市、县、厂矿企业同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军工部门建立技术合作关系,推广一些地方同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订立长期技术合作协议的经验,扩大科学技术和科技信息的横向交流,加强横向的科技协作。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在促进科技、经济发展中的枢纽作用。要建立健全和个方面不同类型的科学开发和服务中心,继续采用“科研、设计、生产、服务一条龙”、“科研生产联合体”、“农业现代化综合试验基地”、“科研合同”、“技术咨询”和“技术兼职”等多种形式,把科研、设计、生产单位、大专院校和军工企业等组织起来,开展科研和技术服务工作。要打破区域界限,鼓励和组织我省各地区、各城市、各单位同外省有关地区和部门、单位建立和扩大技术交流合作关系,促进科技向生产转移,特别是沿海先进地区的科技向我省转移。我省军工技术是一大优势,要特别注意组织军工部门和民用企业的技术协作和转移。
要加强科技情报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信息,并积极地向经济部门、生产企业、科研单位提供经济和科学技术信息。要组织好大型精密仪器的协作共用和科学器材供应,为科研和生产服务。

6.积极引进技术、引进人才,为我省经济建设服务。
引进技术,要考虑经济上的需要和可能,对各行业、各部门的需要进行调查研究,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要注意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用性。要同国内的研究、开发工作协调起来,注意消化、吸收,避免重复引进。要积极利用国外智力资源,引进人才。除邀请国外专家来川讲学、举办技术交流会、培训班外,还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聘请我省经济建设中急需的某项技术方面的专家,来川短期或较长期的帮助工作,给予一定的报酬,并欢迎有真才实学的外国专家来川定居,参加我省的经济建设工作。

第三,继续搞好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工作


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科技管理体制围绕两个问题进行改革:一是有利于克服科研和生产脱节;二是有利于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科技改革要与经济改革同步进行,否则许多问题很难解决。改革的步骤可以先易后难,先从能够改的地方做起。
1.改革科技计划管理。在项目管理上,要突出重点,抓住中心,形成拳头,集中力量抓好若干项对全省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重点科技项目,一抓到底,抓出成绩来。今后,省级重点科技项目中对全省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综合性、全局性的项目,由省科委直接管理;其余专业性项目,由省科委分别委托省级各主管厅局管理,科委进行督促检查。
2.要加强对改革试点单位的督促、检查,认真总结不同类型试点单位进行改革的经验,分别加以推广。具备条件的研究所,要试行有偿合同制,通过有偿合同承担国家任务和用户委托任务,组织本所的收入,逐步做到经费自给,实现科研工作的社会化,促进科研与生产密切结合。科研单位内部要加强科研经济责任制,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以多出成果,多出人才。试点科研院、所,要先实行定编、定员、定岗位责任制。对定编后的富余人员,可以采取建立为本单位科研工作服务的试验车间、附属工厂、生活服务公司或组织集中培训等多种措施妥善安排。

第四,迎接“新的产业革命”的挑战


对西方所谓“新的产业革命”,我们要密切注意其动向,要不失时机地抓住适合我省情况的国外新兴技术,使之同我们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结合起来。要立足于我省的实际情况,扎扎实实地办好几件事情。微型电子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应用在我省具有一定的基础和有利条件,应该采取高度集中、特殊管理的办法,拨出一定资金,组织一定人力,专门研究和推广应用这两项新技术。为了加强微型计算机的应用研究开发工作,已成立四川省微型计算机应用研究开发领导小组,并已开始工作。微型计算机不仅要用于重工业、轻纺工业,还要在农业及中小型企事业中广泛应用,以提高工作质量、产品质量、降低成本、降低原材料消耗、节约能源、发展品种,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积极解决推广应用微型计算机的技术人才问题。首先要发挥现有技术人才的作用,同时加强培训工作。对生物技术,也要采取同样办法,组织专门的领导小组,集中一定资金、人力、物力,加强引进,制定特殊管理办法,先在农业、医疗卫生、食品等行业推广应用起来。核技术的应用,我省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要加强核技术应用于工农业生产的开发研究和技术推广,为促进经济发展服务。

第五,进一步落实知识分子政策,造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


当前要进一步宣传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造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环境和社会风气。要认真宣传国务院批准的当前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六条政策界限,鼓励科技人员勇于探索,勇于创新。要继续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有关改善科技人员工作、生活、政治待遇的规定。省科委要把科技干部管理工作管起来,并会同有关部门共同拟定执行上述规定的具体办法,付诸实施。

第六,加强地方各级科委的自身建设,搞好科技管理工作

在机构改革中,各级科委都调进了一些新到科技管理岗位工作的同志,这就特别需要加强学习。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一系列方针、政策,学习科技管理业务知识和必要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习经济知识。各级科委在工作上要有创新的精神,注意发挥本地区的优势和特点,走出自己的路子来。关于县科委的工作任务,去年省委科技领导小组转发了省科委《关于加强县科委工作的意见》,各地要继续认真执行。
要充分发挥省科学技术顾问团在我省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顾问和参谋作用。全省性的经济、社会、科技发展规划、重大的技术政策、重点建设项目、重大的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和技术推广等项目,要组织科技顾问团的专家们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广泛听取各方面技术专家的意见,使经济建设更好地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取得更好的经济效果。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地、县科委的工作重点要放在促进农村科技的发展上,要十分重视成就技术和已有科技成果向生产转移,特别是向中、低产地区转移。我省山区面积大,资源丰富,潜力很大,要研究如何开发利用山区资源的技术,并利用现成技术,改变经济落后面貌。农村科技工作不要局限于农业生产。从大农业的观念出发,从促进农村经济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较大规模商品生产转化、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出发,对整个农村建设中的各种科学技术问题,都要认真研究解决。同时,要与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切实抓好农村的技术培训工作。
以上各点,望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情况,认真研究执行。
一九八?年??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