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我国专利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的法经济学研究》

 

《我国专利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的法经济学研究》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前言摘要

本书的创新点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构建以效率与效益为价值指引的专利侵权法定赔偿规范化量赔标准:第一步应以基础性、普适性及中位数代表性为原则确立基准参考案例;第二步通过比较个案与基准参考案例在专利商业化程度及侵权情节要素上的区别,并运用如下计算公式来确定个案最终赔偿额:

法院对原告法定赔偿额的支持程度=专利商业化程度30%+侵权能力30%+侵权所涉金额10%+地域范围10%+侵权持续时间10%+故意侵权10%

其次,引入累积创新理论作为加大赔偿力度司法趋势的限制原则。鉴于中短期内我国企业主流的创新模式属于累积创新,专利侵权损害赔偿制度这一政策变量需要通过选择性适用市场分摊与全部市场价值原则、引入赔偿金分割制度以默许、保护甚至鼓励边际合法行为等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制度的实施成本。

再次,提出专利侵权损害赔偿之顺位设计必须符合纳什均衡。通过评估不同计算方式下个体福利与社会福利之间的均衡程度,本书提出,应通过优先适用合理许可使用费倍数及因侵权所受损、审慎适用因侵权获利、确立法定赔偿的例外适用原则等路径以促成利益相关人之间相互监督、制约的合作博弈关系。

最后,倡导在专利侵权损害赔偿制度中对成功商业化的专利给予倾斜保护。本书分析了对成功商业化专利进行倾斜保护的经济理性,提出应通过明晰“专利商业化”的认定标准、给予合法商业化专利默认的三倍许可费保护、将专利的商业化程度作为法定赔偿量化确定的最重要因素等建议,促成我国专利从技术到运用的跨越。

读者对象

专利法学习、研究者及司法、政府、企事业单位的知识产权法律及管理实务人员。

内容简介

专利侵权损害赔偿作为最重要的专利救济途径,是激励及保护创新之有效政策杠杆。我国当前以加大专利侵权损害赔偿力度为路径的专利战略转向最终能否实现社会福利最优的实施效果,有赖于决策者对专利侵权损害赔偿体系运行之收益与成本的深刻理解。

本书拟运用成本与收益分析法评估我国现有专利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的运行实效和福利效应,并据此构建专利侵权损害赔偿计算规则的科学量化体系,引入累积创新理论作为加大赔偿力度司法趋势的限制原则,提出专利侵权损害赔偿之顺位设计必须符合纳什均衡,倡导在专利侵权损害赔偿制度中对成功商业化的专利给予倾斜保护,以期为我国专利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完善提供理论依据及政策指引。

作者简介

李晶,厦门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研究院)助理教授,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知识产权法博士,美国华盛顿大学知识产权法硕士,华东政法大学民商法学士。取得中国与美国纽约州律师资格,具备丰富的全英文法律教学经验,能够无障碍进行国际学术探讨、诉讼实务及理论研究。主持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参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委托项目、国家社科资助项目、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软科学项目等重点课题的研究工作,围绕其博士论文主题“专利侵权损害赔偿的法经济学分析”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主要研究领域:不正当竞争法、数据法、科技法、法经济学。